今年以來,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快速上揚,長江內河集裝箱指數進入上升通道。湖北水運發展機遇在哪里?
湖北水運坐擁長江、漢江,是暢聯東西、貫通南北的紐帶,將在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、打造中部地區交通運輸樞紐中發揮重要作用。
5年來,依托建立健全港口船舶污染防治長效機制、推進水上綠色基礎設施的完善與綠色服務的提升,大力實施交通強國水運示范建設,促進運輸結構調整,湖北水運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。
湖北全面啟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
4月2日上午,位于陽邏港鐵水聯運一期示范基地的“北糧南運”華中分撥集散基地正式啟用,打通了東北—武漢—云貴川的“北糧南運”戰略通道,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。3月30日至31日,武港集團攜手南京港集團、宜昌港務集團及相關企業相繼簽約“陽邏港-龍潭港”區間點到點集裝箱航線、“陽邏港-白洋港”集裝箱始發航線,并計劃于4月中旬正式開通兩條航線。航線的開通將促進長江中游與長三角經濟圈、成渝雙城經濟圈有效銜接,促進武漢港在國內大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搶得先機、贏得主動。
這是“十四五”開局,湖北水運蓬勃發展的縮影。去年7月,湖北獲批全國第三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,將在現代內河航運、多式聯運等水運領域先行先試、勇于創新,助力湖北交通由“大”變“強”。
省港航管理局介紹,目前全省交通強國水運示范全面啟動,航道示范項目先行一步。省港航管理局組建漢江2000噸級航道整治工程建設籌備指揮部、江漢平原航道網水網聯通工程前期工作專班,施工許可和可行性論證工作已實質性展開。結合世界銀行綠色貨運項目,力爭把漢江建成一流內河示范航道。
港口示范項目深入推進。武漢鐵水聯運二期自動化碼頭開建,宜昌長江三峽游輪母港、白洋港專用鐵路投資過半,襄陽港小河港區現代化綜合碼頭主體工程基本建成。
湖北水運交通強國建設試點,目前已由示范轉向全面實施。省港航管理局以《交通強國建設綱要》《內河航運發展綱要》為指引,對標水運發達地區,高水平編制湖北省“十四五”期間水運發展規劃。結合《湖北省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“十大工程”三年行動方案(2020—2022年)》,規劃實施水運補短板項目8個,總投資109億元。目前襄陽新港公司掛牌成立,謀劃打造漢江流域航運中心。宜昌區域性港口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。
多式聯運走在全國前列
大型門機長臂揮舞,港區一派繁忙,熱火朝天,裝卸貨物通過貨車穿梭往返。一排排鐵軌直通港區,上面是標準集裝箱運輸車廂。
這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4月12日在黃石新港棋盤洲港看到的景象。不遠處,一座紅色“編鐘”造型的長江大橋橫跨兩岸,這是即將通車的棋盤洲大橋,它連接黃岡到黃石,讓貨物走高速公路抵達港區更快捷。
建成長江中游第一條多式聯運示范線路,黃石新港建成長江中游最大單體港。目前開通至成都、重慶、河南、新疆4條鐵水聯運線路。最遠的新疆-黃石線,運距3000公里,運輸時間120小時內。
加快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建設,完善“空鐵公水”無縫聯接、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是重要一環。港口集疏運體系著力突破“最后一公里”,武漢陽邏、宜昌白洋、荊州鹽卡、黃石棋盤洲等核心港區多式聯運逐示范試點項目成效顯著,港口對產業、物流園區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明顯增強。
鄂州三江港制定疏港礦石“公轉鐵”方案,建設5公里專用線進廠區。在宜昌,三峽大壩上游茅坪港、下游白洋港、七星臺港、紅花套港、枝城港等港口正升級改造,均規劃疏港鐵路與焦柳鐵路接駁,形成多式聯運立體網。目前陽邏港疏港鐵路一期、黃石新港疏港鐵路建成運營,鄂州三江港和宜昌白洋港的疏港鐵路相繼建成。
5年來,湖北多式聯運走在全國前列。全省5個多式聯運項目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,數量位居全國第一。全省集裝箱專業港區全部實現鐵路進港。漢江開通第一條集裝箱鐵水聯運航線。江海聯運、江海直達品牌航線繼續鞏固,開辟武漢至日本、黃石至韓國直航航線。
無縫銜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
如何為企業物流降成本?水運優勢無可替代。
據了解,水運比其他交通運輸方式更具性價比優勢:一條三級航道與一條4車道高速公路或一條標準鐵路的運能相當;水運運價是公路的1/3、鐵路的1/8;水運每噸公里能耗為公路的1/10、鐵路的1/2。
俯瞰長江寬闊江面,長江中游城市群坐擁廣闊岸線,宜昌、荊州、武漢、黃石、鄂州、黃岡等地均有優質良港。為此要積極調整運輸結構,發展多式聯運,讓各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,降低社會物流成本。省港航管理局深入推進《湖北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》,積極引導大宗貨物運輸“公轉水,鐵轉水”。
“江海聯運、水鐵聯運、水水直達、沿江捎帶”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湖北水運建設將完成投資300億元。新增高等級航道200公里,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2300公里,長江湖北段實現武漢以下萬噸級、武漢以上5000噸級通航標準,漢江湖北段實現興隆以下2000噸級、興隆以上1000噸級通航標準。港口貨物通過能力達到4.5億噸,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600萬標箱。(轉載自中國港口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