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海發展,向海圖強。
聚勢匯能,經過多年發展,全域沿海的意識在全市已深入人心。鹽城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、以高質量發展為追求,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,全面對標“面朝大海、向海發展、賦‘能’未來,成為綠色轉型典范”新定位,系統謀劃推進沿海發展,全力打造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新高地,讓鹽城發展更加富有“海的味道”。
綠色發展打造美麗沿海
31個項目成功簽約,計劃總投資1245億元,涉及汽車、新能源、電子信息等眾多領域。今年鹽城市“5·18”系列活動的成績單分外搶眼,項目總投資額超過過去幾年的總和。梳理這些重大項目,無一不和“海”“綠”相關。
4月12日,隨著龍源射陽400MW海上風電項目的并網發電,鹽城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。鹽城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到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近30%,占到全市電力總裝機規模的65%,新能源發電量在全市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50%。
在長三角首個“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”的背后,是鹽城市逐步建立起來的完善的能源裝備制造體系、多元的能源示范應用條件、良好的能源科技創新平臺。
著眼未來發展需求,立足現有資源稟賦,鹽城市堅持錯位競爭、特色發展,加快釋放沿海高質量發展活力。南部東臺等地依托世界遺產地打造綠色海岸線,北部濱海、響水等地全力以赴發展大工業。
新能源產業搶抓2030年碳達峰的目標機遇,推進風電全產業鏈布局和光伏集群化發展,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示范大基地。鋼鐵產業把濱海港工業園區作為戰略平臺,打造功能齊全、配套完善、產業集聚度高的世界一流鋼鐵產業基地。造紙產業推動再生紙產業集聚發展、綠色發展,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的再生紙及紙制品生產基地。
同時,推進綠色產業化,建設千里海堤防護林帶,展現“生態綠+海洋藍”海濱新景致。加快綠色資源產業化步伐,以南部黃海濕地為核心,打造世界知名濕地風光旅游目的地,加快構建全域旅游、全景世遺新格局。
綠色互通打造通達沿海
沿海要實現大發展,增強交通基礎設施的綜合支撐力和便捷通達性尤為重要。鹽城以綠色互通為支撐,全力打造服務東北亞雙向互通的重要節點。
在省委、省政府大力支持下,鹽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加速起勢,隨著鹽通鐵路建成通車,鹽城全面邁入“高鐵時代”,城市價值顯著提升。
鹽城港大豐港區
5月31日,隨著“滬鹽專線”申豐之春輪最后一個集裝箱裝卸落地,鹽城港集裝箱集團順利完成5月份裝卸作業任務。當月,鹽城港完成集裝箱吞吐總量達30866標箱,同比增長62.55%,創16年來月度集裝箱作業量歷史新高。
全面提升鹽城港服務能級,鹽城市推進濱海港區20萬噸級航道、30萬噸級碼頭等重點工程建設,加快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,努力將鹽城港打造成為清潔低碳、智能高效的綠色生態大港。
作為江蘇唯一對韓日全貨機航線,眾多汽車配件、電子產品、機械配件等高附加值產品以及國際快件和跨境電商產品,從這里的空中通道進出。
圍繞“便捷”和“綠色”,鹽城市將交通線打造成觀光線、旅游線、風景線。近1500公里的旅游公路,串起全市一處處特色景點。市區環城高速圈生態廊道建設于去年3月正式啟動,計劃于明年底全面建成,目前正加緊推進。
綠色共享打造幸福沿海
對標打造具有鮮明生態特色的濱海之城的要求,鹽城市堅持以綠色共享為引領,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,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。一個個特色鎮村猶如顆顆明珠,遍布沿海各地。
今年“五一”,東臺市巴斗村成了許多長三角游客的打卡地。假期里,這個小村,擠滿了市內外慕名而來的游客,村里的民宿更是早就被預定一空。去年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.85萬元。
從巴斗村出發,沿鹽城旅游1號線向北100多公里,便是黃沙港漁港小鎮。每至假日,小鎮的特色海鮮引得各地游客紛至沓來。
鹽城市把握濱海鎮村發展規律,依托沿海生態海岸線,沿228國道從南到北,重點打造東臺弶港世遺、大豐斗龍港特色漁港、亭湖丹頂鶴、射陽黃沙港特色漁港、濱海月亮灣和響水陳家港等一批沿海風情小鎮,形成具有鹽城特點、彰顯濱海風貌的最美海岸線。
中心城區能級不高、帶動偏弱是鹽城的突出短板。鹽城市錨定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標準,持續推進形成以市區為主城、大豐區為副城,以濱海港工業園為新興增長極,以鹽豐鹽岡線為城市發展軸、新洋港為生態發展軸的“一主、一副、一極、兩軸”城市發展空間格局。鹽城市9個縣(區)面積都超過1000平方公里,瞄準縣城常住人口不低于30萬的目標,持續加強縣城建設,力爭到2025年各縣城人口占全縣(市)總人口的比例達到40%左右。
鹽城正把推進沿海高質量發展,作為“學黨史、悟思想、辦實事、開新局”的具體行動,奮力推動沿海地區實現新騰飛,讓綠色產業、蔚藍海洋、金色灘涂、青蔥大地、火紅生活交相輝映的壯美畫卷成為現實。
圖片來源:登瀛觀察
文章轉自:《學習強國》